由于城市的历史文化、性质、规模以及所处的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差异

adminadmin 9393体育 2024-02-12 69 0

  根据中国科学院宜居城市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《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》,报告指出,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。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短板为城市安全性、环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。

  从宜居城市评价要素来看,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最低,为55.76分,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;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,为58.23分,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,仅为56.4分;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,为58.59分,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交通便捷性不满意的症结所在。

  另外报告发现,不同人群对城市宜居性感受差异明显。不同年龄、学历、户籍状况、家庭月收入等属性的居民对城市宜居性评价结果明显不同。其中,20-29岁、40-49岁、本地户口、高学历、家庭月收入5000以下和2万元以上等社会群体的城市宜居性评价较低。

 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城市是宜居城市?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,由于城市的历史文化、性质、规模以及所处的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差异,也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。但是,有一个共同的准则,就是生活在那里的居民认为这是最适宜于自己居住和生活的城市。宜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,与每个人的感受有直接关系,它只有程度的差异,没有绝对的宜居与不宜居。 从国内宜居城市建设的现状看,目前城市建设都将宜居城市作为发展目标,通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、扩大城市品牌影响、打造良好城市形象,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、竞争力和凝聚力,为城市居民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、工作与休闲环境。

由于城市的历史文化、性质、规模以及所处的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差异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喜欢0发布评论

评论列表

发表评论

  • 昵称(必填)
  • 邮箱
  • 网址